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

闭关锁国 就是 贸易禁运?Trade embargo is a closed-door policy?

从小学高年级、初中开始,教科书上都会说:不思进取的"闭关锁国"政策是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。今天从订阅的刘仰博客读到一篇文章,让人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到什么是历史的真实。


      明朝政府大致剿灭了倭寇后,很快开放了海禁。但是,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外贸关系却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。历史资料指出,明朝在隆庆期间开放海禁之后,还有过几次反复。这种反复的原因一方面还是来自日本,另一方面就是欧洲人。此时明朝的文献中,"倭寇"被"倭夷"代替。首先,日本的海盗并没有完全剿清,依然对正常的外贸造成威胁。其次,继葡萄牙之后纷纷来到中国发财的欧洲人,最初也都是海盗作风。当这两股势力在中国沿海兴风作浪的时候,明朝不得不再次动用海禁的措施。
    然而,明朝后期对于日本的海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不管隆庆之后海禁政策如何反复,在较长的时间里,明朝针对日本的政策一直没有改变。即便在开海的政策下,东洋依然不在开放的名单之中。明朝政府当初的这种做法,有点类似当今美国政府针对某个国家的贸易禁运。

文章后边:
   至今都有人说,当初欧洲人来到中国只是为了通商,为了正常的贸易,中国政府却傲慢地拒绝了他们,所以才导致后来的灾难。这种说法是在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说话,是对欧洲人自我辩解的鹦鹉学舌。如果欧洲人只是要求正常的通商,为何每次都开着军舰到来?英国使臣马戈尔尼第一次代表英王来到中国的时候,乘坐的就是军舰,而且还是5艘军舰的舰队,摆出了一付背靠武力的架势。

    有些著名学者至今都在说,因为马戈尔尼不肯下跪,所以乾隆拒绝了他的贸易要求。这种说法同样是照搬英国人的狡辩。我们看看马戈尔尼当初向清朝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。例如要求在珠江口,给英国人一个岛屿。第一次见面就提出领土的无理要求,虽然英国人当时只是提出租借,但是,出于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,不答应他的这个要求是很正常的。再比如,马戈尔尼还提出要对英国货物减免税收。税收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的主权,对于中国政府来说,有什么理由要对同样是欧洲人的英国人特别优待?在加上当时英国已经向中国走私了大量的鸦片,拒绝他的要求,当属天经地义。可以说,马戈尔尼代表英王第一次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贸易要求,按照国际法和国际贸易原则来看,大多都属于无理要求。因此,拒绝这种无理要求是很正常的,即使在今天也一样。
还有后话:
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(2007-07-03 13:23:54)
    明朝时期,中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日本管辖和控制海盗。当日本的中央政府还比较强大的时候,中国政府的这种外交交涉一般还能发挥作用,但是,当日本中央政府软弱的时候,日本根本无法控制各地自发的海盗。明朝倭寇最猖獗的时候,其实正是日本最为混乱的战国时期。即便在明朝政府与倭寇的激烈战斗接近尾声的时候,明朝政府还是允许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基地,而且,倭寇一旦被清剿干净,明朝政府立即开放了海禁。因此,中国的海禁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闭关锁国,而应该是针对日本海盗的特殊措施。

    宋朝时期朝鲜的海禁,丝毫不影响朝鲜与中国的贸易。元朝的海禁也不影响与阿拉伯人的交易。即便朱元璋颁布了海禁的命令,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还是派出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船队,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贸易以及保护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。当然,明朝对外贸易站在朝廷的立场上,更希望是由朝廷专控的朝贡贸易,但是,朝贡贸易主要是一种政治手段,它并不能阻止民间自发的对外贸易。而严厉海禁的对象其实针对的都是日本海盗。明天接着说。

相关文章:倭寇里的中国人

没有评论:

我读 我读读读